东部战区在台岛周围组织大规模演习,解放军歼-10C也挂满导弹亮相。
(资料图片)
此次参演的歼-10C空战配置非常特别,两侧的导弹并不一样。它在一边挂载国产PL-12中程空空导弹,另外一边挂载国产PL-15中远程空空导弹,再加上最外侧挂的PL-10红外成像格斗空空导弹,形成了覆盖远、中、近的空战火力体系。
那为什么歼-10会挂载两款不同型号的中程导弹呢?
这种挂载方式其实并不算罕见,在欧洲四代半战斗机上也能看到。
欧洲E-2000台风战斗机和JAS-39鹰狮战斗机同时挂载流星中远程空空导弹和AIM-120中距空空导弹,而阵风战斗机则同时挂载流星中远程空空导弹和米卡雷达型中距空空导弹。
(鹰狮战机同时挂载流星与AIM120导弹)
为何中外四代半战斗机都要这么复杂的空战火力配置呢?
答案是想完善空战火力体系,在超视距空战之中连续发动攻击,持续输出火力。
歼-10C是四代半战斗机,配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高速数据链等先进设备,它们对于空中目标探测距离大为增强,看得更远。为此中外四代半战斗机装备射程更远的空空导弹,这就是流星和PL-15。
它们都采取了新型动力系统,流星安装了固体冲压发动机,而PL-15采用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最大射程都超过200公里,空战之中有效射程可以达到100公里。
(使用冲压发动机的流星比一般中程导弹,有较大射程优势)
现在AIM-120、PL-12中程空空导弹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固体火箭发动机属于瞬时燃料,发动机工作时间短,因此AIM-120和PL-12很大程度依靠惯性在飞行。
尽管这些导弹采用双推力发动机来延伸射程,先用一个较大推力加速,再用一个较小的推力保持速度,尽可能长的延长发动机工作时间,不过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因此AIM-120和PL-12最大射程号称上百,不过受到发动机限制,实战之中发射距离很少超过40公里。
(AIM120导弹很长,但燃料其实并不多,大部分空间是电子设备)
不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流星和PL-15射程远,但是也有自己的问题,那就是中近程机动性能。
流星发动机采用固体冲压发动机,工作时候需要从空气之中获得氧气,这样进行机动的时候,进气道效能会受到影响,降低导弹的机动性能。PL-15采用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它通过降低最大速度来减少阻力,让发动机能量在整个飞行过程分布更加平均,从而增加发射包线。不过在中近距离上发动机推力下降,最大速度减少,机动性能也会随之下降。
(导弹射程增加,代价是末端机动性降低)
当歼-10C面对幻影2000、F-16、IDF这些战斗机的时候,凭借雷达和数据链可以率先发现、锁定和攻击目标。借助PL-15的射程优势先发制人,迫使对方进行闪躲。与此同时歼-10C借机抢占有利位置,继续逼近目标。
(仅歼10C这种四代半,但看装备数量也是占优势)
如果PL-15没有命中,对方已经为躲避导弹疲于防守,失去了进攻位置,而歼10C则不慌不忙地在优势高度速度下,再补射一枚PL-12。如果还没有击中目标,双方就继续进入近距格斗,歼10C还有PL-10和航炮。
即便按照最差的情况来看,歼10C也全程都占据主动权,对方战机只能一次次疲于防守应对。防守只要失误一次就意味着失败丧命,而进攻方无论失手多少次都没关系,只要有一次成功那就是胜利。所以空战并不是公平的,优势永远掌握在有主动权的一方。况且,以IDF和F-16这类战机,能连续躲过2波导弹的概率,又能有多大呢?
(PL-15改变了平衡,令歼10全程占据优势)
当然现代空战是体系对抗,并不是对方一对一或者编队之间的对抗。在未来空战之中,解放军空军夺取制空权肯定是歼-20战斗机担任主角。
歼-20是第五代隐身战机,隐身性能好,对方难以探测和锁定。歼-20的雷达性能更强,可以在更远处锁定目标,对方可能连攻击来自何方都不知道就被击落了。
(歼20的优势,相比歼10C又提高了一大截,“空战天平”更加不平衡)
隐身战机甚至可以“兵不血刃”、“借刀杀人”,获取目标信息后直接提供给歼-16、歼-10C等四代半战斗机,他们可以关闭雷达隐蔽接近目标,然后突然发起饱和攻击,提高攻击成功概率。
(牛刀没必要非去杀鸡,有些战斗交给队友即可)
尤其重要的是歼-20还可以凭借隐身性能,直接打击对方预警机、电子战飞机和空中加油机等高价值空中资产,让对方失去大脑和眼睛,从战略上削弱对方空战能力,彼消此长后,空战优势将越打越打。
因此解放军空军已经具备夺取第一岛链制空权的能力,为我方夺取作战胜利铺平了道路。
(若失去了预警和指挥,作战几乎寸步难行)
责任编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