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业
世界关注:第一盗墓高手,栽了
2023-04-18 11:29:14
来源:东方资讯

被称为“关外第一盗墓高手”的姚玉忠,还是难逃法律的审判:2017年他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出生于1962年的姚玉忠会看风水、分金定穴,常年实地考察古墓。与一般盗墓贼不同的是,尽管只有小学文化,他热爱读书,对相关考古专家的论文深有研究,常在各大博物馆参观、学习文物知识。

以姚玉忠为1号人物的盗墓案告破后,警方联合考古专家确认,累计追缴文物1168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25件(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些文物市场拍卖价格逾5亿元。此案也被称“共和国涉文物第一大案”。

无论是对充满传奇色彩的姚玉忠而言,还是对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的红山文化而言,这都是一个悲剧。

1971年8月,内蒙古赤峰市一位农民在修梯田时,意外发现一块钩子状的东西。他以为是废铁,带回家打磨后,却发现“钩子”光泽明亮,是一块玉。

十年后,经专家确认,那是碧玉雕龙,出土于红山文化。它被誉为“中华第一龙”,是中华民族龙图腾的源头。

中华民族“龙的传人”称号,得到实物证明。同时,玉龙背后距今五六千年前,辽河流域先民建造的大型祭坛、女神庙等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遗址,也被揭开神秘面纱。

震惊中外的考古发现,将中华文明史往前推进了一千多年。红山文化,被认为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

中华第一龙

数千年风雨后,赤峰当地红山文化时期的墓穴,早已与自然融为一体。有时下雨,当地农民可以从地里捡到大量玉器。

盗墓贼,闻风而至。

与盗墓小说中无所不能的摸金校尉不同,在这里,墓穴相对较浅,大多距离地面仅有几十公分,盗墓贼的作业难度只有一个:精准找到墓葬的位置。

今年61岁的姚玉忠最擅长这个,他被盗墓界奉为“盗墓祖师爷”。过去几十年的盗墓经历中,他极少失手,盗取的红山文物不计其数。

揭开姚玉忠盗墓案的真相,还要从辽宁省朝阳市一个基层警察王红岩说起。

2013年,辽宁省朝阳市的基层民警王红岩接到群众举报有人盗墓,紧急赶往现场。

据举报人称,他们四五个人,半夜在荒郊野外盗墓,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盗坑。王红岩经过仔细排查,在现场发现了一个不被人注意的细节——一个烟头。

他紧急将烟头送到省公安厅进行DNA鉴定,希望得到盗墓者的信息。这个发现,也让蹲守在此多年的他,看到了破获盗墓大案的希望。

结果很快出现,是一个叫做白国忠的人。王红岩没有立马进行抓捕,已经前期准备近3年的他知道,这是一整个盗墓团伙,一网打尽的时机还不成熟,不可打草惊蛇。

经过多次走访排查,白国忠等盗墓贼常聚集在当地一个叫“宝之都”的文玩店,背后老板冯杰只出货,不进货。

王红岩意识到,或许冯杰就是整个盗墓团伙中的一号人物,幕后老板。

但同时,另一个疑问也涌上心头:长期进行排查,他听到的都是“老姚”的名字,为何老板却是冯杰?难道是化名?

他仍选择静观其变,一定要抓捕到那个被称为第一高手的“老姚”。

王红岩和老姚的第一次相遇,是在2013年的一个夜晚。

当时,他和巡逻的民警在牛梁河遗址附近,意外碰到了正在盗墓的盗墓贼。果断出击后,盗墓贼闻风而逃,狡猾地钻进了玉米地。

王红岩大失所望,蹲守数日,抓捕行动失败。但这次行动也并非一无所获,他听到盗墓贼在交流时,多次喊到一个名字:老姚。

后来他才知道,当时跑掉的那个人,正是姚玉忠。当晚他跑进玉米地后,摔断了一根肋骨,为了不引起怀疑,他故意和人打架,谎称肋骨是当时打断的。

通过跟踪冯杰,王红岩发现了冯杰团伙的核心技术支持者姚玉飞。王红岩判断,这个人或许就是“老姚”。

为了摸清整个证据链条,王红岩又发现,姚玉飞有个三哥,叫姚玉忠。他名下拥有多处装修豪华的别墅,但他既没有生意,也没有开矿。

红山文化典型玉器 玉猪龙

同时,姚玉忠嗜赌成性,曾经一个晚上输掉7000万。有时候钱全部输光,赌红眼的他,会直接拿文物在赌场抵押。

原本价值100万的文物,他仅抵押50万,最疯狂的时候无论价值,他都以10万元一件的价格当场抵押。

这些文物大多出土自红山文化遗址,有人问,他就说自己上山捡的。

警察锁定了最核心的人物姚玉忠,抓捕时间,定在了2014年12月7日。

抓捕前的深夜,负责整个任务的时任辽宁朝阳市公安局局长李超十分焦虑,他要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姚玉忠仍然在山中作案,无法确定准确位置,是否要继续抓捕行动。

当时,辽宁省公安厅出动800余名警员,分成78个抓捕小组,赶赴全国七个省区,几乎同时出现在犯罪嫌疑人周围。

为了防止走漏风声,只有警察小组组长进入指定位置,才可以打开看到装有被抓捕人信息的文件袋。

高度机密的任务,一旦无法确认主犯姚玉忠的位置,目标暴露后,是一整个连锁案件的抓捕失败。

凌晨2点,意外出现了。天降瑞雪,天气寒冷,姚玉忠被迫停止盗墓行动,下山回到宾馆。

李超当即下令,立即抓捕。

他出生在内蒙古赤峰市,数千年前,这里孕育出了盛极一时的红山文化。姚玉忠靠盗取红山文化宝物发家,又在作案中被抓。

他的辈分是“玉”,红山文化以玉文化传承。专案组成立日期,恰好是他的生日,被抓捕的凌晨3点,也正是他的降生时辰。被抓捕时住的宾馆名称,叫做“天义”。

直到现在,一些知晓姚玉忠盗墓的人,仍旧扼腕叹息,“姚玉忠被抓,太可惜了,他的本事就是能看山,这个现在的人想学都没地方学。”

他没有将这门技术传授给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儿子。但他的儿子考上了大学,学习的专业是瓷器鉴定,不知是否是姚玉忠为他选的。

如今,传闻有关红山文化的文物知识,有专家会到监狱请教姚玉忠。如果他将毕生所学用于正途,或许会成就一段佳话。

可惜,没有如果。

姚玉忠认罪

姚玉忠被捕后,朝阳警方迅速采取行动,就地审讯,最终一举破获了这个被“共和国涉文物第一大案”。

在一审判决中,案件的主要被告人、有着盗墓界“祖师爷”之称的姚玉忠被三罪并罚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即便入狱,一些疑团仍未解开:在提讯过程中称“鉴别红山文物就像普通人区分男女那么容易。”的姚玉忠是如何学习的盗墓知识?

为何抓捕姚玉忠后,发现他几乎身无分文?

1962年,姚玉忠出生在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新房村。这是位于一个大山深处,贫穷、凋敝的北方村庄,村里大多数人以种地为生。

姚玉忠的父亲,并不是传说中的摸金校尉,这个在三国时期由曹操创立的机构,专门负责盗掘古墓中的陪葬品,填补军用。

姚玉忠的父亲擅长编草席和木筐,当地称为“篾匠”。姚家有8个孩子,姚玉忠的母亲身体孱弱,8个孩子被高粱面喂养大。

家境贫穷,姚玉忠小学还未读完,就辍学回家帮助父亲编筐。他聪明、好学,是几个兄弟中,编筐编得最好的人,父亲对他委以重任,让他骑上家中的自行车,走街串巷卖筐。

生意越做越好,除了木筐,他也贩卖过羊绒、猪皮、猪鬃等。周围人评价姚玉忠热心肠、老实。也是那些年四处做生意,他得以充分了解附近的地形,听到很多老人讲述当地传说,对历史有了极大的兴趣。

与其他兄弟和周围人不同的是,即便仅有小学文化,姚玉忠极爱看书,对历史、占卜、星象、风水学的书,格外着迷。

他的母亲说,姚玉忠从小就机灵,总想着“赚大钱”。

玉猪龙(约公元前4700年-前2900年)

辽宁朝阳“11.26”系列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案追缴一级文物

成年后,兄弟分家,姚玉忠不再编筐卖筐,反而去砖窑做工,没多久后,他辞职在家待业,谁也不知道他做什么。

只是村里人常看见他一个人背着包去后山,一转就是一整天。

姚玉忠平时的着装也变了。他不再一身朴素的衣服,而穿起了熨帖的长褂,视力良好的他还戴上了金丝边的眼镜,谈吐颇为儒雅。

姚玉忠的亲弟弟姚玉飞回忆,那段时间,三哥买了一大堆书。很多书上的字,姚玉忠认不全,就抱着一本新华字典,一边翻书,一边查字典。“都是风水、易经之类的书,天天在那看。”

姚玉忠还会做实验。一个人站在山包的这边,耳朵贴地,另外一个人站在几十米外的地方跺脚,耳朵贴地的人,能听见土堆里传来空洞的“咚咚”声。

能听见声音是因为土堆里面是空的,有古墓。

红山文化考古现场

姚玉忠所在的内蒙古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辽宁、河北三省交接处,赤峰意为“红色的山峰”。

20世纪初,当地一位蒙古王公聘请日本学者鸟居龙藏来此讲学。讲学之余,他在附近山坡上发现了大量陶片。1919年,法国考古学家在红山一带也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石器。

两位学者的记载,引起了梁启超之子、考古学家梁思永的注意。1931年,他来到赤峰考察,带回了诸多陶片,随后他作序的《中国新石器文化》一书,将这里称为“红山文化”,粗略估计距今约六、七千年。

上世纪80年代,在红山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证实,当地先民为祭祀建造了大型女神庙、和类似金字塔式的建筑,已经形成了人类部落文明。

他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为了让红山文化重见天日。“为什么我会选择红山文化盗墓?因为我是6000年前那个挖墓人的转世,我转世盗墓,就是想让红山文化重见天日。”

参与上世纪80年代红山文化考古工作的郭大顺,对红山文化被盗掘十分痛心。

对于姚玉忠,他说:“他把现场破坏了,最基本的价值就没有了。”

姚玉忠十分迷信,在被关押期间,他还利用纸笔和木棍为自己占卜吉凶,得到的结果是“在狱中”。

在监狱服刑,回忆自己的人生,姚玉忠或许会更加相信命。

关键词:

相关文章